‧ ‧

家庭相冊: 個人記憶與社會歷史

八月份的WMA Open 講座,「家庭相冊: 個人記憶與社會歷史」將會探討家庭相冊,一種大家皆熟悉的影像檔案。家庭相冊不單是紀錄家庭生活軌跡、充滿情感的個人記憶,它同時亦反照文化身份、社會歷史、乃至意識形態和權力關係的載體。

「家庭相冊: 個人記憶與社會歷史」講座邀請了兩位香港視覺藝術家劉衛唐景峰,分享他們如何從家庭相冊展開有關香港身份和歷史的探索旅程。主持人周佩霞邀請了DECK的共同創辦人及新加坡國際攝影節主席李錦麗,她曾以影像檔案作為2016年攝影節主題。

講座將以英文在Facebook進行,並於我們的YouTube進行廣東話即時傳譯:https://youtu.be/K_gdxWS_eSk

講者簡介 (依英文姓氏順序)
 
劉衛
 
劉衛出生於香港,目前於紐約和香港兩地工作和生活。作品透過攝影、錄像、繪畫和裝置探索有關於種族、性別和歸屬的概念在身份構成當中的多重結構。她試圖通過個人及歷史檔案、電影圖像、流行文化和數碼媒體來探索歷史、虛構敘事、個人記憶和虛擬性如何在身份凝塑的過程中互相碰撞並產生影響。
作品收藏於M+及休斯頓美術館內,於歐洲各地、亞洲及美國均有展出,包括Kunstmuseum Brandts、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ara Site、大館當代美術館、關渡雙年展、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休斯頓美術館等。
 
李錦麗
 
李錦麗是新加坡國際攝影及新加坡非牟利攝影機構DECK的共同創辦人。她於東南亞致力推動攝影超過十年,發起多個項目及平台,為新晉攝影師提供機會。李錦麗在亞洲策劃過各種攝影展覽,,並被邀請為歐洲和亞洲各國的評委。2010年,她因對新加坡藝術界的貢獻,被提名並獲得了日本工商會文化獎。
 
唐景峰
 
唐景峰於2006年取得倫敦傳播學院紀實攝影碩士。於英國成長,開始由其華裔及家族背景取得靈感,創作個人作品。透過多層次的演繹方式,近期作品圍繞亞洲橋民、喪禮習俗及早期的中國婦女。唐景鋒新近作品保留攝影的本質之餘,並探索裝置及雕塑,嘗試超越不同媒體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