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以變化為常的年代。
鄉郊田野變為石屎森林、小街窄巷化為架空天橋、盤根老樹淪為輸電線路。日常生活中地景的轉換,均連帶着記憶與歷史的崩塌,蔓延出越見無常的城市空間。「不規則複數」展覽系列從「棲居」進展至「常居」,我們將由聚焦於居住的生物,過渡至居住的場所。透過收集各種感知和勘探日常的方式,挖掘人類與其居住地連結的細節和故事。
林穎詩一系列的錄像作品以城市的交通工具和其節奏為主調,在時而穿梭時而停滯的步伐中,凝視生活的夾縫和缺口;黃加頌 & Benjamin Ryser的新作延伸其對新世代離散族群的追溯,反向探問留下來的人對家與根的回憶與想像,藉着並置跨時空的大樹意象,展現「家」瞬息浮動的關係網絡。在兩組藝術家作品中交織的街燈意象,就像一盞在黑暗等門的燈,引領觀者探尋另類的回家之路。
策展概念請詳見:https://wma.hk/en/article/curatorial-statement-irregular-plurals-dwelling/
[short_detail] =>「不規則複數」展覽系列從「棲居」進展至「常居」,我們將由聚焦於居住的生物,過渡至居住的場所。透過收集各種感知和勘探日常的方式,挖掘人類與其居住地連結的細節和故事。
[video_url] => [start_time] => [end_time] => [event_item] => [external_link] => https://bit.ly/3LxaODc [external_link_text] => 線上預約參觀 [type] => [location] => WMA Space [award_id] => 1826 [award] => 家 [programme_code] => html [programme_id] => 1376 [programme] => ‧ [image] =>
不規則複數:常居
這是一個以變化為常的年代。
鄉郊田野變為石屎森林、小街窄巷化為架空天橋、盤根老樹淪為輸電線路。日常生活中地景的轉換,均連帶着記憶與歷史的崩塌,蔓延出越見無常的城市空間。「不規則複數」展覽系列從「棲居」進展至「常居」,我們將由聚焦於居住的生物,過渡至居住的場所。透過收集各種感知和勘探日常的方式,挖掘人類與其居住地連結的細節和故事。
林穎詩一系列的錄像作品以城市的交通工具和其節奏為主調,在時而穿梭時而停滯的步伐中,凝視生活的夾縫和缺口;黃加頌 & Benjamin Ryser的新作延伸其對新世代離散族群的追溯,反向探問留下來的人對家與根的回憶與想像,藉着並置跨時空的大樹意象,展現「家」瞬息浮動的關係網絡。在兩組藝術家作品中交織的街燈意象,就像一盞在黑暗等門的燈,引領觀者探尋另類的回家之路。
策展概念請詳見:https://wma.hk/en/article/curatorial-statement-irregular-plurals-dwel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