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操演島嶼 ── 以香港和濟州為例 | 網上放映及映後談

Exhibition Period
Aug 06, 2022
Exhibition date and time
Sat to Sat, 10pm - 11pm
Exhibition Place

基於軍事或經濟發展的原因,島嶼與海岸社群往往在歷史書寫和政策釐訂中被遺漏忽略。是次網上放映活動將放映陳浩倫的《漁民與海》(2013) 與Grant Leuning的《목요일:敵意之物 ── 一個主體化的實驗戰術》及《線、聚、路中之石》(2021),為觀眾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介入和紀錄方式。我們透過並置韓國濟州島和香港島的影像,反思亞洲島嶼的殖民性。Grant Leuning來自美國與墨西哥鄰接的聖地牙哥,他透過其於邊境和島嶼生活的在地經驗出發,關注地方的閾限性。他亦曾居於濟洲島,研究由當地島民策劃的反美國海軍基地運動,並嘗試以詩歌加以介入。而現正於英國深造的香港紀錄片導演陳浩倫,則走訪坪洲和銅鑼灣避風塘一帶,實地展示填海對漁民帶來的影響。放映輔以討論環節,由黃嘉莉博士主持,與兩位創作者一同從亞洲的語境出發,審視操演性 (performativity) 及聲音如何呈現及批判那些與島民相關的社會議題。

詳情
> 日期:6.8.2022
> 時間:10pm – 11pm (Sat)
> 地點:網上直播 
> 預約:https://bit.ly/3zofp47

作品簡介

《漁民與海》

> 監製:黎穎詩 | 導演 : 陳浩倫 | 攝影:陳浩倫、馬智恆 | 收音:何天瀛
> 香港 / 2013/ 彩色 / 15 min
> 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 出品:城市日記

曾在一片爭議中動工的中環及灣仔繞道經已落成。有人說交通暢順有利經濟發展,但維港再次被陸地入侵,越填越窄了。而對漁民和水上人來說,卻是生存環境受到破壞,生計受損。《城市日記》用錄像記錄兩名漁民的生活,嘗試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坐在船上,看填海、看香港 。

《목요일 星期四:敵意之物 ── 一個主體化的實驗戰術》與《線、聚、路中之石》

> 創作者:Grant M Leuning
> 濟州島 / 2021 / 彩色 / 9 min
> 韓語及英語對白

《主體化實驗戰術》系列始自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地界──亦即間隔聖地牙哥及蒂華納的城牆。這些實驗旨在輕微撼動那些敵視人類的空間和物件的主體性,對其存在製造時空上的斷裂。這兩部短片呈現了強行加諸於韓國江汀濟州島海軍基地上、不穩而具侵略性的主體意識。

在一系列名為《목요일 (星期四) 》共11場的表演裏,多條於2021年9月2日 (星期四) 錄下的聲音從不同角度投至海軍基地的不同空間中。這些環繞的聲音,最後被編匯成一曲眾聲,於最終的表演《線、聚、路中之石》中投放至整個基地。

 

講者簡介 :

陳浩倫
國際獲獎的紀錄片工作者,現於愛丁堡大學修讀電影導演碩士課程。創作題材以社區草根階層與香港鄉郊生活為主,其中包括《稻米是如何鍊成的》(2013)、《收割,開路!》(2015) 及《水口婆婆的山歌》(2017)。曾先後獲得多個國內外獎學金。

Grant Leuning
來自加州聖地牙哥的藝術家及作者。他的作品以詩歌、集體製作及實驗電影的方式去詰問邊界和軍事設施的置換。他亦是聖地牙哥加州大學的候選博士生,正在撰寫有關濟州島美學和政治的論文。

黃嘉莉
黃嘉莉是南加州大學東亞語言和文化系的 Dornsife 研究員。她在該校獲得其博士學位。其研究關注跨國中文媒體中語言和身份的辯證關係。


6/8 (Sat)
10pm - 11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