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錄島嶼 ──《風調雨順》、《全記渡》放映會及映後談

Exhibition Period
Jul 30, 2022
Exhibition date and time
Sat to Sat, 2pm - 4pm
Exhibition Place

紀錄片《風調雨順》(2021) 及《全記渡》(2021)的導演卓翔馬智恆均從物件的角度出發,在各自的作品中分別以天后神像和街渡作為切入點,審視祂/它們如何維護島嶼的生活方式。前者以神像的視角,傾聽和俯視信眾的願望、廟宇周遭的地景變化。後者則以局內人的角度,近觀街渡的日常運作如何連繫社區對內對外的交通。兩套影片均以觀察式進行紀錄 (observational approach),讓觀者融入其中。本節目特設映後談(英語),邀請島嶼研究專家Otto Heim教授與兩位創作者,與觀眾分享觀後感。

詳情
> 日期:30.7.2022
> 時間:2pm – 4pm (Sat)
> 地點:中環永和街23-29號俊和商業中心8樓WMA Space 
> 預約:https://bit.ly/3PibSL5


作品簡介

《風調雨順》

> 導演 : 卓翔
> 香港 / 2021/ 彩色 / 23 min
> 粵語,中英文字幕

香港有逾百座天后廟,單是南丫島這小島上,也座落了三座。為什麼民眾會供奉天后?祂/他們的關係又如何隨着時代改變?卓翔延續其上一部作品《戲棚》(2019)對酬神活動的好奇,於此部短片透過凝視水上人、島民及市區民眾日常於天后廟內之行為,摸索其中的脈絡。

《全記渡》

> 導演 : 馬智恆 
> 香港 / 2021/ 彩色 / 22 min
> 粵語,中英文字幕

渡輪是南丫島居民日常往返市區唯一的交通工具,船艙則是他們重要的生活場所,無數的交流就在每天的航程中發生。馬智恆以觀察式紀錄捕捉渡輪上的日常,窺探南丫南豐富多元的社區面貌及獨有人情味。半小時的航程,流動的場景,也成了調適生活節奏的時空。

導演簡介:

卓翔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曾執導三部有關戲曲的紀錄片,2013 年憑《乾旦路》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2019 年以《戲棚》獲提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卓氏同時活躍於策劃跨文化藝術創作及交流,2018 年聯合導演劇場作品《肖像曲》,與崑劇、能劇及歌劇藝術家共同合作。

馬智恆
獨立電影導演,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文學士)及哲學系(文學碩士)。除電影創作外,亦從事寫作、文化策劃、藝術教育工作。其廣受好評的紀錄片《岸上漁歌》(2017)以詩意的鏡頭記錄幾近失傳的香港漁民文化,作品獲得第十六屆 RAI 電影節「民族音樂學電影獎」及「非物質文化電影獎」兩項殊榮。

主持簡介:
Otto Heim
出生於瑞士,自2001年起定居香港,於香港大學教授英語文學研究。他對島嶼研究的興趣源於他對大洋洲土著和後殖民文學和文化的研究。他是《島》雜誌的編委,曾於2016年3月在香港大學協辦過第二屆「島嶼城市和都市群島會議」,和「空間之間:近代島嶼社會裡的創意、表現和影響」研討會,於2018年12月中香港大學英語學院主辦。現居於梅窩。


30/7 (Sat)
2pm - 4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