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次講座邀請彭麗君教授與「不規則複數」的七位藝術家對談。七位藝術家的創作共同展示了多元的物種、多角度觀察城市的方式,以及多層次的溝通。這些複數的聯結,又如何啟迪我們修練與他者共存的一課?
「不規則複數」系列終曲為「群居」,WMA 委約了藝術家嚴瑞芳及盧韻淇,分別創作名為《第三身》和《內在奏鳴曲》的多媒體裝置,展現其對群居的理解。處於一個價值和節奏迥異的群體中,我們如何追求與落實平等、自主的共居?
「不規則複數」展覽系列從「棲居」進展至「常居」,我們將由聚焦於居住的生物,過渡至居住的場所;透過收集各種感知和勘探日常的方式,挖掘人類與其居住地連結的細節和故事。
延伸漢娜.鄂蘭對於「共居」的論述,我們可先思索:誰是「我們」?此系列的首個展覽「棲居」嘗試以勞麗麗及袁雅芝的影像作品,帶觀者脫離以人類為中心的慣性思維,探究同樣棲息於此地的動植微生物,甚至是陽光空氣的主體性。
《不規則複數》為WMA 雙年度主題「家」的首個展覽系列,在接下來的八至十二月,邀請三組共七位藝術家,分別以香港的自然環境、城市面貌及群體作為對話的起點,探索連結甚或共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