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 ‧ 大師攝影獎

別無他處

Tracey Read

我生活在一個便捷先於其他價值的城市。香港急促的生活步伐逼使人們匆忙往來。上班和上學往往路途遙遠,一家人聚首用餐卻沒有時間好好預備,慢慢共享。生活紛亂煩擾,只能靠多一點便利方來舒緩。 預先包裝的食物和各式冷熱飲品就在每個街角應運而生。我們總能買到裝在發泡膠飯盒裡的食物,堆疊得高高,放在膠袋裡一挽就走。既不用費時準備,又沒有碗盤要洗,連想也不用想!我們從此所飲之時,欲食之處皆隨心所欲 — 我們如此自由。便利是王道,而在享受過一餐飯、一份小吃以後,我們大可以把剩下的一把拋掉,拋到眼不見的別處。

此等即棄文化不止於食,時裝潮流按季更迭,電子設備不斷更新。市場推廣令我們都相信每樣東西我們都需要更多,便宜的價格正好讓大家都能跟上。購物消費成了新宗教,無論是平日晚上,還是周末,香港的各式市場、街道和商場都擠滿了人,人們搖晃著印上名店牌子的購物袋,昂揚滿足。

然而這一切便利背後的代價是甚麼?這樣不斷攀升、永無休止的消費又能維持多久?每天都買一份包裝好的外賣三文治和咖啡那樣方便, 但當七百萬人日復日重複一樣的行為,又會為我們所生活的城市帶來甚麼後果?是一座由塑膠包裝紙、杯、杯蓋和裡頭剩下的食物和飲品 一同堆積成的黏膩腐臭的高山,與一堆堆不停增加的其他包裝、餐具 和各樣垃圾,一同逼滿早已超載的堆填區。

我們要給香港的孩子們留下甚麼?問題既可能惡化,也可能減輕,這取決於我們所教予孩子的價值。要是繼續給孩子買廉價易壞的玩具、 隨意接受小買賣附送的贈品、鼓勵這種重量不重質的消費方式,我們無異是教導他們:原來有這麼一些事物,即使擁有也幾近沒有價值,因此損壞了無須修補,製造垃圾亦無可不可。我們在告訴孩子,要處 理我們所拋棄的廢物不過是某些人的職責。要是我們所傳承的價值是更多的消費或浪費,那麼我們根本並無教育下一代,他們所需要的、能保證明天有更少污染的價值。

透過 WYNG 大師攝影獎的相片,我們能夠看到這個城市以至更遠、 更闊 — 我們浪費的世界的悲哀真相。Mandy Barker 在我們的海洋裡拍攝出美麗而悲壯的垃圾漩渦 — 膠花、包裝、打火機和玩具 — 孤寂、 尖銳,在漆黑的深淵漂流著。

我們都和生產、消費和廢棄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都須要負起責任,不要再假裝垃圾問題事不關己。我們的選擇足以影響我們的孩子、以至所有孩子的生命和未來。要是政府、公司和個人開始把我們的世界看成有 限而寶貴的資源,必須珍惜和負上責任,世界便會有積極的改變。

看看城市裡各處都有令人鼓舞的改變,簡單如小孩拒絕用飲管,或是宏觀一點的膠袋徵費政策,很多人和機構都在努力為廢棄的問題 帶來正面的改變。有了決心,關心和教育,香港的環境就會有更光明的未來。

直到目前為止,香港在本地回收方面的投入仍然有限,但近來政府於 基建上決心投放資金卻邁進正確方向。由此,香港應該能有更多受到 監制的廢物處理,而非把垃圾運到境外不為人知的地方和加工環境去。 看到了Albert Bonsfills 鏡頭下的世界,隱蔽的回收工人在第三世界 般的環境中工作,我們應該察覺自己有責任,確保我們的垃圾在處理 過程中不會對人造成傷害。處理廢物的人應該得到良好的培訓、裝備和設施,好讓他們處理和轉化再造時,安全受到保障。

我們一定不能容許回收變成消費者們心安理得、理直氣壯地消費然後隨便浪費的理由。我們都要戒除一種心態,以為把垃圾放進回收箱, 消費便沒有問題。大家都要了解到,回收的過程絕不簡單,廢物受到污染便不能回收再造了。要解決諸多的垃圾問題,最直接容易的辦法其實不是增加回收,而是減少消費。

所謂丟棄,實質上只是把東西丟到別處而已。不管這個「別處」是堆填區、回收站,還是大海,都一定會帶來影響。要是我們知道垃圾最終會走向何處,又可會促使我們改變行為?要是你知道你的舊電話正由 一個孩子來拆件,或是你的樽蓋被一隻雀鳥誤吞了,你可會在購買前三思?

我相信當下我們需要是團結一致地改變習慣,企業生產耐用而可維修 的產品,垃圾收集、分類和處理設施得以改善,人們願意選用可再用而非即棄物品。WYNG 大師攝影獎的作品挑戰了大家對廢物的認知,並揭示了消費文化下的一些問題,把我們必須正視和解決的難題赤裸裸地放諸眼前。我們需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有,把能用的舊物轉送他人,而不應再把一切都便利地扔到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