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策展概念 ─ 暗箱覆寫

這個多月來與駐場藝術家葉建邦相談的點滴,也許可用藝術家程展緯最近寫的一句話來概括:「這是一個連幽默也要辛苦守護的年代。」葉建邦多年來以報紙作為媒介,並以幽默戲謔的風格,表達他對社會上各式各樣矛盾之事的關注。他人生的首個個展,便以「黑偏白的恐怖,白偏黑的幽默」為題,透過篩選和拼貼報章上零散的文字和圖像,編寫出諷刺甚至駁斥原意的敍事。早年作品如《實名恐嚇信》20132017),便以241張剪報隨機排列成一封如匿名信的裝置作品,回應當時中央官員與香港官員的一場對話。另一件作品《說穿了你》(2014-2023)蒐集了四十五張疑犯被黑布蒙頭的新聞圖片。葉氏藉雕空的手法消除新聞標題和犯案內容,轉而讓觀者聚焦疑犯被捕時身穿的衣服品牌,以及諸如「所有事都是 EVISU 做的」(EVISU DID EVERYTHING) 等字句訊息,把疑犯轉化成一群錯誤的代言人。昔日淹沒於文字中的圖像細節在葉氏手中被一一放大,填補了新聞中不帶感情色彩的陳述,覆寫出令人哭笑不得的另類真實。

 

這種具備明確立場的幽默回應,卻漸漸從是次展覽「暗箱覆寫」展出的一系列新作中退場。葉建邦花耗以年計的心神重新閱覽過去六年累積下來的報紙。無疑地,他在篩選和分類圖像的過程中,仍舊直覺地挑選了那些曾經觸動他神經的內容。然而由於這些新聞經年累月,與當下已再無即時的連結,其或波動或無力的情緒亦得以沉澱下來。在動軏得咎的時代,葉氏把自身的想法藏得更深。他摒棄以零碎的文字堆砌一個明確的宣言或訊息,轉而專注分析新聞圖片中的構圖、圖像出現的頻率與比率,並保留符號的曖昧與開放性。新作《借位 2020-2023》(2023)並置多張麥克風與口罩因借位而視覺上出現重疊的剪報,借位而成的圖像成為了一個抽象的符號,指涉過去數年疫症籠罩下,各種話語權的爭奪。

 

葉氏創作漸趨圖像統計的傾向,於另一組新作《明天還是放假好》(2023)中更為明顯。他翻查自1997至2021年的政府新聞圖片,發現當中反覆出現一幅「香港明天更好」字畫,並有着一套慣常採用的構圖格式。對葉氏而言,「『重複出現』這件事,本身就反映着當時的社會氛圍和狀態。選擇隱藏或公開甚麼樣的圖像都是權力的展現。」縱使二十四年來字畫仍在,它佔據這107張新聞圖片的方式,還是隨着時代的更迭而作出了無聲的位移。葉氏分類排列這些新聞圖片,再以錄像呈現其中字畫佔據篇幅及位置上的變化。新聞圖片上的其它資訊,經葉氏反覆以沙紙磨擦而變得模糊,字畫成為唯一穿梭於時空之間的共同符號,凸顯其如何隨着時間和社會的變遷而變得語義含糊。

 

展題中的『覆』也許最能貼切地概括葉建邦當下創作的核心 —— 既是他蒐集反覆出現於報紙上的視覺元素、重複拼貼雷同的符號,更是編寫出近乎顛覆原意、更具輪廓的真實。「暗箱」於葉氏就如一個暫時寄存的時空,讓他得以穿透各種圖像的表象,重組成更深層、更具開放性的敍事系統。正如日本作家松田美佐所言,在訊息無處不在,卻也處處不在的後真相年代,「要判讀的不僅是訊息,還有訊息背後的人心。」把一切訊息去蕪存「框」的新作《無題》(2023),是葉建邦對當下最委婉也最有力的詰問。以消失的話語,空白的歷史作為手段,也許才能映照出思想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