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MA Masters and Commission 2017/18 – TRANSITION Winners Announced
《過渡——WMA大師攝影獎及WMA視像作品展》今舉行開幕禮
公佈本年度WMA大師攝影獎及WMA委託計劃得主
WYNG Media Award (WMA) 為推動香港社會討論「過渡」的議題,於4月14至24日假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舉行展覽,展出WMA三個項目計劃的作品,包括:
- WMA大師攝影獎的九輯入圍作品,以不同面向討論「過渡」;
- WMA視像的三組錄像作品,剪裁自公開徵集短片計劃《過渡:壹日》集得的短片,以不同角度捕捉2017年7月1日香港的「過渡」以及
- WMA委託計劃得主謝至德的攝影、錄像及藝術裝置作品,探討香港人的身份轉變。
大會於今日展覽開幕典禮公佈本年度WMA大師攝影獎及WMA委託計劃得主。
WMA大師攝影獎2017/18
WMA大師攝影獎每年廣邀香港及海外攝影師及藝術家,提交與香港及該年主題相關的攝影作品。今年九位入圍攝影師均以「過渡」作起點,在香港脈絡下探討歷史、政治、生死、城市、空間到性別等不同面向。
WMA大師攝影獎的國際評判小組由知名攝影師、藝術家、出版業及非政府機構的傑出人士組成,本年度評判包括譚崇翰Zoher ABDOOLCARIM 、Jacqueline FRANCIS、後藤由美、李偉業、梁寶山、李志喜及Sandra S. PHILLIPS。嚴瑞芳作品《大門沒有上鎖》獲頒WMA大師攝影獎,贏得港幣250,000元的獎金。
WMA大師攝影獎評審團召集人譚崇翰表示:「《大門沒有上鎖》是一輯富原創性的作品,雖然攝影師看似曾闖入照片中的各個場景,但作品中在過渡的空置單位裏所捕捉到的豐富內容,反映了攝影師對房屋議題悉心經營的藝術性研究,而這個議題正是呈現香港生活的棱鏡。」
關於WMA大師攝影獎得奬攝影師—嚴瑞芳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文學士及純藝術碩士。她是天台塾創辦人之一及 L sub 的核心成員。作品探索小說和歷史、身體和情感記憶, 時間和旅程之間的傳譯和引力。
《大門沒有上鎖》
皇家廠曾是爸爸住了多年的木屋區,我跟著當時的地址卻來到一個公務員合作社樓宇的廢墟。合作社建屋的制度現在已經不存在。失去主人的物品,如沒人理會的歷史,被人任意擺佈、改動、刪除和定義。 這不正是過渡的一種本質?
WMA委托計劃2017/18
WMA委托計劃是為人熟悉的攝影委託計劃之一,每年均誠邀全球藝術家及攝影師,創作一系列關於香港的攝影創作計劃。今年的主題為「過渡」。通過實現及支持藝術家或攝影師以具創意的原創詮釋「過渡」這主題,WMA委托計劃鼓勵以獨特角度觀察香港如何受主題影響,並提升公眾對主題的了解及思考。
五人組成的評審團包括:國際知名攝影記者及教育工作者John Stanmeyer、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客座教授陳育强、公共藝術策展人及顧問林李嘉敏、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黎肖嫻,以及WYNG基金會信託人畢浩明。評審團選出李繼忠為今年委託計劃得主,將獲港幣250,000元以實踐創作及舉辦展示作品的公眾活動。委託計劃作品將為WMA Collection收藏。
暫名為“The Retrieval, Restoration and Predicament”,李繼忠試圖通過檔案研究及攝影探討香港及「過渡」相互交織的概念。該項目將以數個在香港具歷史意義的維多利亞女王雕像,通過互相穿插的不同層面來考察它在香港的過渡,例如雕像歷年游走過的地區,它所過渡的歷史事件或符號,以及製造雕像的物料轉變等。
評審畢浩明表示:「今年收到的委託計劃質素非常高,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當中包括了很多具堅實研究基礎的項目提案。而李繼忠的項目採用了合時的學術研究方法,將物件處理為藝術和歷史學合作探索歷史的重疊元素。」
關於WMA委托計劃得主—李繼忠
李繼忠致力於歷史事件、政治制度及意識形態研究,他的項目主要針對缺乏適當管理的資料記錄及尚未成立的〈檔案法〉。通過表演、檔案建立及裝置,李氏企圖以個人姿態作政治及藝術挑釁,並與現時的歷史敍事產生迴響。
李氏現正進行的研究項目《人人檔案》探討在社會議題下文件檔案和歷史文獻的政治地位。2016年李氏延伸其個人研究項目,成立「人人檔案」團體,並與藝術家、歷史文獻工作者、作家及其他相關專家合作。李氏於2014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藝術碩士)。